Tuesday, October 5, 2010

追求美学的大师

第一次遇到这位大师,是在金河广场三楼的桑林川卉国际形象设计艺苑。
后来,桑林从小店搬大店,来到了武吉免登大厦。
又后来,是大店搬小店,前前后后在甲洞和梳邦再也度过了两三年。
现在来到了蒲种再也。
毕竟还是艺苑的氛围才配衬得了大师的一身傲骨。

如果您是行家,应该认识这位拥有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、亚洲理工学院都市策划硕士、英国国际美容师、英国特训发型设计师、原创“弧形3D绣眉针”的大师——徐国平老师。

倘若您只是路过,或许您不知道,他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,为新娘设计婚纱、为新郎定制大衣,更是马来西亚第一位进行室外婚纱摄影的先锋。或许有人会说:二十多年前的大师,今年都六十耳顺了,还能怎么样?

从2003年植村秀(Shu uemura)彩妆大赛季军,2002与2009年植村秀彩妆大赛十强,再到1999年YSL彩妆大赛五强,然后是1995年柯达美丽新娘十强。或许不是每一次都是冠军,然而,在美学的坚持上,到底是长期得到认同的。

有时候,这些头衔不值一提。因为很多人不懂得欣赏,很多人都先入为主地认为:美丽是创意的,是主观的,是感觉的。背负着太多传统包袱只会把“美丽”二字,捆绑在硬邦邦的理论里面。这群大多数的想法并没有错,只是忽略了一点:美丽,是一门学问,因此称为“美学”。

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。最初的意义是“对感观的感受”。由美学之父,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•戈特利布•鲍姆嘉登定义。鲍姆嘉登之后,康德与黑格尔成就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美学。来到近现代美学,包括了形而上美学、经验主义美学、现象学美学,等等。徐老师说过,学习就要像海绵一样,能够吸收多少就吸收多少,日后再过滤出来,建立属于自己的东西。倘若某人坚持自己是艺术家,却不了解艺术与美的来源及研究,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往哪里去呢?

五十年前的中小学老师,从大陆搬来全套的“德智体群美”教育,奠定了徐老师对美丽的追求。十根手指头、变化的表情、收放的嗓音,只要用心地运用这一副躯体,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。然而,近年的考试教育底下,多少位教师会教导学生做雕刻编织演讲歌唱戏剧表演之类的“课外活动”?早在七十年代,徐老师已经在台湾、曼谷、英国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,视野开阔了,就更能够比较东西方对美的要求的差别。可是,就像海浪冲得太快,遇到顽石终究会散成一泡浪花。尤其是马来西亚在这三十年来的发展,都只是注重物质建设,忽略了对艺术的培养。因此,我国的所谓流行与潮流,也不过是从香港、台湾、日本、韩国、欧美个别抄袭或延续下来的跟风。除了感叹教育系统的失败与政治操控的霸权,面对无可奈何的环境限制,艺术家终究是孤独的。

徐老师说,自己不是天才,而是遇到了很愿意倾囊授教的老师们。因此,他对待自己的学生也是同样的细心教导、循循善诱。可是,又有多少人珍惜呢?

小徒弟我不才,日后还要努力学习。

祝愿老师生日快乐,天天快乐:)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